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旅资源 > 文化乐山

月咡塘与洙泗塘

发布时间: 2021-12-08 09:42     来源: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浏览量统计:

打印 分享到 :

月咡塘,位于乐山历史城区叮咚街乐山文庙前,因塘形状如半轮明月,故本地人俗称月咡塘。此塘本是嘉定府文庙和学宫棂星门外一处必不可少的构筑物。前些年因乐山二中办学之需方便学生进出在桥上添加了一座水泥泮桥,有些不伦不类。2019年至2020年乐山文庙全面修缮保护时,依据1908年英国人威尔逊拍摄的泮池历史照片,对泮池围栏进行了风貌塑造,更换了泮桥的水泥桥栏,与环境更为融洽,夏季池内荷花盛开时更是一道美丽景致。乐山的孔子庙,兴建于唐武德初年,地址在今大渡河河道原育贤坝上。唐宋时,乐山古城今包括扑凤州(大佛坝育贤坝)一带,大渡河故河道远在凤洲坝外。因是文庙所在地,故名育贤坝,并有“育贤街”。明代初期,因大渡河改道冲毁了

月咡塘

育贤坝与街,文庙为水所毁,逼迫移地重建。明代重建文庙于乐山古城西北高标山下,主体建筑有泮池、棂星门、戟门殿(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附属建筑有圣域贤关、礼乐器房、东西两庑殿、尊经崇文二阁、名宦乡贤(祭祀地方上的名宦、先贤之所),形成规模宏大、殿阁重重、气宇轩昂的古建筑群。

/website-webapp/ewebeditor/uploadfile/2019年至2020年修缮后的乐山文庙

2019年至2020年修缮后的乐山文庙

明代嘉定知州魏瀚称“截然中度,实足以耸一郡之观瞻,为全蜀之冠冕”。1938年至1946年抗战艰苦岁月,武汉大学西迁乐山文庙办学,教育报国救国,弦歌不辍,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留下许多可歌可泣、感人至深的传奇故事,赋予乐山文庙独特的文化价值。位于“烟霏霞栖之区,凤翥龙蟠之所”风水宝地上的乐山文庙,一千四百多年来,明伦立教,尊经重本,君子攸跻,士子游歌,育学子褪蒙昧,传大道以济世,见证了古代乐山城市的发展变迁,见证了儒家思想在乐山的传播兴盛,谱写下乐山人守护文脉、崇文重教的壮歌,铭刻着嘉州人文炳炳琅琅的城市记忆,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与社会教育价值,是一处蕴含深厚历史底蕴、丰富文化内涵与珍贵情感记忆的城市精神家园。

1908年英国人威尔逊拍摄的乐山文庙泮池

1986年至1989年,市委、市政府曾拨款维修大成殿、庑殿。2019年至2020年,遵循现代文物保护理念,实施了自清康熙初年(1662—1666)重建以来最大规模的全面修缮保护工程,恢复了尊经阁、崇文阁三层建筑和贤关门,再现了文庙历史风貌与庄严典雅的人文空间,焕然重光的乐山文庙更是彰显着嘉州儿女从未间断的文化守护与精神追求。学宫是文庙附属的学校。泮池是学宫的象征。据《诗·鲁颂·泮水》记载:“思乐泮水。”东汉郑玄笺曰:“泮水,泮宫之水也,天子辟雍,诸侯泮宫……泮之言半也。”又注说“泮宫即学宫,泮水为学宫前的水池。”自东汉起,文庙与学宫合为一体,古代建文庙必须在文庙前建一个半月形池子。作为文庙、学宫象征的泮池,其涵义大致有二:一是古代祭祀孔子的礼仪要求所致。古人尊孔崇孔,对孔子顶礼膜拜,祭孔必先沐浴净身。在文庙前建泮池蓄水,水有洁净美、虚怀美,能净身。据乐山已故秀才杜道生回忆说,生员入学时,集体绕池游行一周。绕池一周而入文庙和学宫,具有沐浴净身的象征意义,以示神圣。此一仪式称为“游泮”或“入泮”。二是泮池的蓄水功效具有培育地方文士的作用。乐山文庙在重建时受我国古代“风水说”的影响,留下“玄坛守此地,留与圣贤居”的历史美谈。古代风水学认为水是财(才)气的象征,建筑物前建塘或池子以半圆形为吉利,能蓄财(才)气。这本是迷信的说法,但在封建社会却确确实实影响着人们的建筑理念,目的是追求人与建筑、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文庙前建泮池,具有蓄水防火之功能,同时还具有美化环境的作用。旧时文庙泮池内遍种荷花,为文庙前一景。如明代嘉定知州李采特刻《爱莲说引》于池壁上,作诗称道“嘉阳灵异蔓南川,风景尤殊学序前。晶莹澈绿池邀壁,清漪芳萼并蘅筌。亭亭标格依然在,郁郁人文自此鲜。寄语后来时护惜,管教瑞气盛年年。”

由于泮池形状为半圆形,故乐山人依其状如半月称为“月咡塘”。其后,乐山人使用的频率比“文庙”“学宫”还高,“月咡塘”逐渐成了乐山文庙与学宫的代称。月咡塘逐渐取代文庙与学宫,成为百姓口头语,反映出街名或地名具有“约定俗成”、“群众性”的特性。1949年前月咡塘是群众集会的地方。如1943年12月4日冯玉祥将军在乐山召开的献金大会和1942年11月21日乐山首届防空节群众大会均在此举行。

/website-webapp/ewebeditor/uploadfile/洙泗塘原地址

洙泗塘原地址

洙泗塘,位于乐山城区今温州大厦处,也是乐山城中颇具儒家文化气息的一个地名,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其来历今人多不理解。洙泗塘的得名与我国古代儒家创始人孔子在鲁国(今山东曲阜)讲学之地“洙泗”紧密相关。相传孔子曾在鲁国洙河与泗河交汇之地聚徒讲学,影响甚远,故后世称儒家文化为洙泗之学。乐山城中的“洙泗塘”原是流经城市中的一条小溪交汇于岷江形成的水塘,古时岷江水涨可倒灌入塘。塘内遍种荷花,旧时环境十分幽雅,深得乐山人喜爱。因其地理环境类似于山东曲阜洙河、泗河交汇之地,乐山古人便借用这一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地名来命名此塘。据史料记载,洙泗塘四周环境优美,塘中临风荡漾、绿影丛翠玉立的荷花,灼艳照眼,令人陶然忘返。微风吹来,那一股清冽的荷花香气四散远溢,使人心旷神怡。民国时人陈朝贤在乐山《晨报》上发表《洙泗塘的荷花》,赞美洙泗塘荷花之美,旧为市民游赏之地。

民国时乐山著名人士谢勖哉曾发动民众浚疏塘内污泥杂物,并布告居民爱护,勿倾倒废物于池中。然岁月无情,从前美丽而具深厚文化底蕴的洙泗塘景观早已灰飞烟灭,随着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塘被填平,原为汽车站,现为拔地而起的温州大厦高楼,已变为繁华的商业区。洙泗塘荷花盛开的景观之美,如今只能追忆与感慨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